科普 | 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制好血压?发表时间:2023-06-21 17:36 随着高血压发病患者不断增多,人们对“高血压”一词已不再陌生。 可别小看高血压,持续的血压升高会造成心、脑、肾、血管、眼底损害,严重时发生脑卒中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肾功能衰竭、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。据统计,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%以上,约70%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%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。 一般情况下,人体血压的正常范围是120/80mmHg。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可诊断为高血压。 或者,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-7天,平均血压≥135/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,建议就诊。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,就要降压。如何进行降压治疗呢? 当然是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。药物干预主要是到医院就诊后由专科医生开具处方药物,而非药物干预主要是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,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,包括减少钠盐摄入、戒烟、限酒、规律运动、控制体重、心理平衡,即健康生活“六部曲”。 开始进行降压治疗后,理想的降压达标时间是多久呢? 有医生表示,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,最好在治疗2~4周内降压达标,如未达标,及时调整联合用药方案;对于1~2级高血压,一般治疗后4~12周达标;若患者治疗耐受性差或高龄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,推荐尽早使血压达标,并坚持长期达标,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39%,死亡风险降低45%。 如何做到血压长期达标呢? 当然是坚持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,大多数患者需长期,甚至终生服降压药。 很多患者确诊为高血压后,只注重药物治疗,却忽视了自我管理,高血压患者也要进行闭环式自我管理,不仅要遵医嘱按时用药,还要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模式,自我监测血压和定期随访。建议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每1-2个月随访1次,病情较轻者每3个月随访1次,后期1年1次随访。 18岁及以上成人要定期自我监测血压,超重或肥胖,高盐饮食、吸烟、长期饮酒、长期精神紧张、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(120-139/80-89mmHg),应经常测量血压。高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和加强自我管理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,每周自测血压1次;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,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,确保血压控制平稳,避免并发症的发生。 |